kaiyun登录入口登录官网隧道工程隧道的发展史回望武汉轨道交通越江隧道发展历程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30 22:02:22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明确提出”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规划设想,酝酿了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武汉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不满足于桥梁过江,1981年开展过江隧道前期研究,2004年万里长江第一隧开始动工,于2008年通车。经过武汉地铁人的努力,轨道交通2号线月开通,为国内地铁“万里长江第一隧”,取得了地铁越江隧道的重大突破。

  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武汉,将主城天然分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形成“两江分隔、三镇鼎立、跨江发展”的独特城市格局,城市特殊形态决定了解决过江交通问题是武汉最主要的课题。

  随着我国过江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经济能力的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开启了穿越长江隧道技术研究。2008年长江隧道建成通车,是武汉市第一条越江隧道,也为轨道交通越江隧道建设提供了参考资料。2009年地铁2号线越长江隧道开工,揭开了武汉轨道交通越江隧道建设新篇章。

  2012年12月地铁2号线越长江隧道开通,为国内地铁“万里长江第一隧”,取得了地铁越江隧道的重大突破。随后建成了4、3、6、8、7号线等越江隧道,武汉越江隧道建设实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武汉已完成越江隧道建设6条,越江隧道修建技术循序渐进,从2号线号线号线三阳路公铁合建,技术不断提升和超越。其中:单洞单线条、单洞双线条、公铁合建超大直径隧道1条。

  单洞单线隧道,小直径盾构外径6.52m,首次在武汉地铁2号线长江隧道使用kaiyun登录入口登录官网,江面相对较窄(江堤距离1.4km),在距离大堤100m处设置区间风井,隧道断面小和覆土薄,江中隧道主要穿越砂层。

  单洞双线隧道,大直径盾构外径12.53m,江面宽(江堤距离1.75km),即使两岸设置区间风井,也不能满足同一区段仅有一列车,在隧道上部设置排烟道、中间设置隔墙解决此排烟疏散问题,以8号线越江隧道为代表。

  公铁合建隧道,超大直径盾构外径15.76m,公路和地铁过江通道资源有限,在过江段采用公铁合建超大断面隧道,需在两岸设置公路隧道风井风塔,以7号线三阳路过江隧道为代表。

  2号线越江隧道(越长江),连接汉口江汉路和武昌积玉桥,在长江大桥下游约1.3KM处穿越长江,长约3.1KM,为双洞双线年建成通车。是中国第一条穿越万里长江的地铁隧道,创造了五项“全国第一”的记录。

  4号线越江隧道(越长江),连接汉阳拦江路和武昌复兴路,在长江大桥上游1500米处穿越长江,长约3KM,为双洞双线条穿越长江的隧道。

  3号线越江隧道(越汉江),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连接汉口宗关站和汉阳王家湾站,在江汉二桥下游30M处穿越汉江,长约2.3KM,为双洞双线年建成通车,是武汉地铁首条盾构+矿山法施工越江隧道,也是武汉市第一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号线越江隧道纵断面示意图

  武汉轨道交通已建6条越江隧道,远期规划仍有越江隧道,新的越江工程已在方案前期研究当中遇到新挑战——选址处面临更宽的江面,超长越江隧道在通风、排烟、救援方面技术难度更大,如11号线km。大断面隧道长距离掘进复杂复合地层,需在盾构设备配置与地层适应性分析、刀具技术、长距离掘进设备耐久性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发展,武汉已成功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武汉轨道交通在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当前,武汉轨道过江交通客运分担率已达60%,根据远景规划,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将达到60%,未来,更为密集便捷的轨道交通线网还将继续优化市民乘客的出行方式。